解密太极拳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
在常人眼里,太极拳轻柔舒缓的动作似乎显得没有缚鸡之力,怎么能称得上武术呢?其实不然,太极拳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武术中的一派,其原来的作用与其它武术没有两样,就是防身自卫的。
武术有硬的,也有软的,就像武器中的矛和盾一样,你能说矛是武器,盾就不是武器么?
太极拳之所以动作轻柔舒缓,那是习练者在做套路练习,是用周身的气血随招式在做功,让气血随经络运达全身,使之通经活血,打通任督二脉。套路和招式是练习武术的外形和技巧,气血运行则是练习武术的内力。
武术的练习与实战是两码事,倘若真正实战,太极拳也是行如疾风,动如脱兔的。中国功夫没有哪种实战是按照套路来打的,而是灵活运用套路,否则就只有挨打。
太极拳的武术作用在于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不像其它拳种主张碰硬和蛮力。太极拳讲究“不丢不顶,引进落空”,使对手的力处处打不实在,就像打在棉花上一样,并以此消耗对手的体力,然后“不丢不顶”,顺势粘住对手,使“敌背我顺”的时候,依照对手的来(去)劲,用四两拨千斤之法来打到对手。
其实这个道理与很多体育项目有类似,比如停(接)住远处传来的足球、篮球,明知来势力量很大,如果反作用去“顶”,不仅停(接)不住球,反而还容易伤人,只有顺势与来力的方向相同,才能柔化掉来力。这样看似让了对手一寸,其实是用小力化大力,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来的力消化掉,停(接)住球。
道理尽管明了,但真正要做起来,太极拳就并非打球那样简单了,因为球是远距离的,时间和方向上都可以有个判断和准备,而拳打脚踢,抓扯撕咬这种近距离的快速动作就需要另一种其它的技巧和灵活的身手以及自身的内力了。
打球有打球的练法,武术也有武术的练法。都知道武术讲的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那是身体内外都需要经受自然和人为的极限锻炼,而且是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的锻炼,不这样,光练招式和套路而不炼体能和内力就是“花拳绣腿”,好看不中用。
有人问,学太极拳需要多长时间,这不好答,说两三个月、两三年、一辈子?其实如果你真正领悟到了太极拳的真谛,答案就只有是*后一个。
有人看到武术表演很精彩,其实,精彩的背后包含了很多的辛酸和苦痛。很多人锻炼身体喜欢讲究舒适,喜欢在春暖花开和秋高气爽的时节来锻炼,太热了不想动,太冷了也不想动,其实真正能锻炼人的还是冬练三九和夏练三伏,只有经受住了身体和自然的极限锻炼,并且长此以往,身体和力气才能得到实质上的锻炼,也才能拨倒千斤的力。
*近,广汉有一拳师在讲到中国功夫时说,在外行人眼里,中国功夫就是电影里演的那些吊在钢丝绳上打斗的样子,或者演艺场上的那些表演者,假得很。
其实,真正的武术在传统拳里面,而非表演拳的那些竞赛套路。现在学传统拳的人少,教的人也不多,主要的原因还是太苦,常人难以忍受。
比如太极拳,现在世面上几乎都是学的体育院校或民间拳师教的那些简化的和竞赛的,这种过于强调“标准”的作法本身就是一种体操和舞蹈,是为表演所用的。
书上讲,太极拳练到*高境界是断喝一声就能把身边的人打出丈外,对手一般是近不了身的。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不知要吃多少苦,受多少罪,凡人难以做到。
练武术讲究身体的“节节贯通”,做不到节节贯通,就不能把全身的力汇聚到一点上来,就不能产生出爆发力。所谓节节贯通就是运行周身的气血,然后将气血汇集到拳脚上的一点来打击对手,这种力往往是贯通力,打在人身上就是贯通伤,轻则伤及胫骨,重则伤及脏腑,搞不好就一拳(脚)致命。所以,真正的习武者不在万不得已,宁愿自己挨打也不轻易出手,这不光是一个武德的问题。
冷兵器时代结束后,武术多半用来健身,太极拳健身的功效十分明显,其绞转缠绕的动作可以活动胫骨,其内部气血的运行通过身体的绞转缠绕达到对五脏六腑的按摩,中医所谓“气血通,病无踪”,“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气行血行,疾病自然就没有了。
- 上一篇:太极拳的轻灵基本功夫
- 下一篇:太极对神经系统的调节
相关资讯
- 2013-01-13 ● 再谈腹式呼吸的好处
- 2011-10-14 ● 陈氏太极拳的价值
- 2015-10-23 ● 快看看你有没有发现通向太极拳*高境界的途径!
- 2014-11-24 ● 有一种好女人,叫太极!
- 2015-08-11 ● 其实,太极拳就是这么简单!
- 2011-10-27 ● 陈氏太极拳长短句、拳经总歌
- 2015-04-09 ● 中医如何阐释,太极拳抗衰老!
- 2015-11-16 ● 武者*备的十大*侈品,你有几件?